除太阳能电池组件环节外,应用材料的核心技术还遍布光伏设备领域。
同时我们也选用另外两家厂商的组件作为对比。一般来说,跟踪支架一般由立柱,转轴和檩条组成,而支架的成本也由这几部分构成,并且支架成本中,转轴的占比最大,一般来说有25~35%的比重。
根据支架厂商提供的模型,在低风压地区,单瓦支架成本主要和功率的大小成反比,所以组件的功率越大,支架单瓦成本越低;然而在中高风压地区,支架单瓦成本主要和组件长度正相关。假设某地的最低历史温度为0度,采用530W组件,在直流侧1500V的系统中,温度系数为-0.28%/℃,按照IEC62548推荐的标准计算方法,每串组串最多可以接28块组件。新的Tiger Pro 产品在系统端的设计应用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更低的开路电压,更低温度系数:组件的开路电压和温度系数低,可以使得单位组串上的组件数更多,如果项目的DC侧容量已知,这样项目中的总串数就会随之减少。5. 更高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晶科组件被业内评为最具有融资性的光伏组件产品,这恰恰由于其过硬的生产工艺和高标准生产流程才能获此殊荣。除此之外,载荷面积随着组件长度的减少也会减少,相应的风压雪载都会减少,也可以间接减小支架固定件的成本。
Tiger Pro作为新推出产品,具有更高的产品质量,在如今1500V系统当道的时代,高质量的组件产品在长组串中组串间和组件间的失配率会更低,这样会令逆变器的会更容易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尤其是在运行了几年的电站中,这样的优势就更为明显。同时,行业对于该产品的系统匹配性和系统降本方面给出了积极的反馈。光伏资本市场火热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共计10家光伏企业在A股挂牌上市,数量创下历年新高。
其中,固泰新材暴增2163.16%,市值由年初的0.07亿元增长至1.48亿元;已连续亏损两年的润达光伏,也由年初的0.49亿市值,大增923.75%至4.51亿元。数据显示,2018年531光伏新政落地后的6个交易日,三大资本市场上57家光伏上市公司市值缩水至5532亿元,较5月31日新政实施前下降了13.97%,累计蒸发达868亿元。不过,刚刚过去的上半年,A股光伏板块已再度热闹起来。选择回A,天合光能并非个例。
7月7日,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从业者无奈表示。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05年尚德电力率先登陆纽交所,到2016年SPI绿能宝登陆纳斯达克,这些当年的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在历经美股上市的高光时刻后,如今或退市冲击科创版,或摘牌重组,或维持低股价艰难运行。
相较年初的8062亿总市值,2020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市值首次突破10000元;6天后,光伏板块整体市值再次飙升,达12130亿,创光伏资本市场最新纪录。光伏产业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成为共识。受大幅度减少光伏行业补贴等政策影响,光伏企业市值一路下滑。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一些不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惨遭淘汰,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马太效应加剧,光伏产业结构发展更加合理。
近日,保利协鑫能源某高管曾表示,如果是私有化,又上不了A股,或者因为回归A股时间拖延太久,就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戟沉沙。然而好景不长,光伏行业几经沉浮,如今施正荣和彭小峰等均黯然离场。2018年至今,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光伏头部企业进行倾斜。其中,天合光能、奥特维、金博股份、固德威、中信博登陆科创板。
虽然中国的股市走势常常和经济发展背离,但有意思的是,在2018年531光伏新政之后,中国光伏企业的U型市值变化,恰恰准确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光伏产业的判断和信心。2005年,中国光伏企业密集在美上市,一度缔造出施正荣、彭小峰等中国首富,前者曾掌舵无锡尚德,后者曾操盘绿能宝。
光伏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回归 A 股后融资渠道打开,叠加再融资新规的松绑,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和产能扩张。
10家新增挂牌企业数量不仅开创自2001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上半年最后一天,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市值首次突破10000亿大关,或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对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心。但也应看到,光伏行业目前最大问题是退补前和退补后企业能否盈利。在经历长达3年的拉锯战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终于如愿以偿。保利协鑫能源作为一家营收200多亿的企业,目前估值才几十亿,极有可能拆分部分核心业务,回A单独上市。2019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及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十四五初期风电、光伏发电将逐步全面实现平价。林伯强则提醒,此轮大盘整体趋好,光伏板块跟涨是好事。
与天合光能从退市纽交所到登陆科创板,耗时39个月的漫长速度相比,另一大光伏企业晶澳科技的回A路也非一帆风顺,自2018年7月从美股退市到借壳上市A股,晶澳科技总耗时累计17个月。2010年后,伴随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崛起,美股上市光伏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然而,就是这临门一脚,光伏行业整整用了近3年的时间。7月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6月10日,天合光能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中概股和港股归A潮下,光伏企业往往历经重重困难,除了拆解VIE架构外,在国内上市,无论选择IPO还是借壳,少则也需数年时间。
这些光伏巨头组团回A的场景,一如15年前他们在美扎堆上市。2020年6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光伏板块逆势上扬,整体市值再次飙升。7月7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特约观察员红炜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方正证券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之前未上市或是在美股上市,融资渠道受限。
创建于1997年的天合光能,是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其规模扩大十倍有余。早在2019年9月,靳保芳执掌的晶澳科技顺利拿到A股通行证,成为首家光伏中概股借壳回A的企业。
只不过,近两年来,这一计划却迟迟没了下文。不过,亦有人担心,光伏企业回归A股,并非上上之策。
不仅是美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就连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也想回A。2001年以来,每年登陆A股的光伏公司数量平均约为5-7家。
短短一个月时间过后,7月9日,天合光能沪深市值突破378亿元,位居光伏上市公司市值榜第8位。具体看,在上游设备领域,迎来了英杰电气和奥特维两家企业;在逆变器领域,上能电气、固德威获科创板批文;在辅材领域,分别主打背板、焊带、碳基复合材料、银浆、支架的赛伍技术、同享科技、金博股份、帝科股份、中信博相继上市。市值榜上,超过90家光伏企业市值增长速度较年初超过100%。另一方面,结合第三方机构预测和一线销售市场反馈,原本是传统淡季的第三季度,可能淡季不淡。
无奈之举?去年以来,以天合光能、晶科科技、晶澳科技、爱旭科技等为代表的光伏大佬相继回归A股。市场竞争激烈,预计困难时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之前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都想回A股,因为A股整体估值高很多。企业上市最主要目的是融资,光伏产业是规模经济,规模产业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发展盈利,而是需要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加持。
事实上,首次突破万亿市值大关这一门槛,对于光伏行业实属不易。6月10日,这家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第3的公司,如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而此时据其撤离美股已过去整整3年。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